相信有不少爱玩竞技游戏的朋友们都被“小学生”坑过吧?当然这里指的“小学生”是游戏玩家,他们大量出没于穿越火线与英雄联盟等网络游戏中,特点就是脑残、借号装X、卖队友、特别喜欢英雄级武器,为了得到它不惜一切代价,报复心理很强,以自我为中心,喜欢再游戏中找哥哥姐姐爸爸妈妈,喜欢骂人踢人坑队友。
“小学生”并不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,请不要误会,TD总是负,供电常迷路,巷战开G都顶不住,雷达根本不瞅,地图基本瞎走,手雷专炸队友,永远冲着前走,爆头基本靠抖,通讯基本靠吼,意识完全没有,而这就是传说中的“小学生”!
不过近段时间又有了一个新名词冒了出来,那就是“女大学生”。
“在你看来,为什么会有人开始把‘女大学生’作为一个梗和笑料?”我感觉应该是在竞技游戏中有越来越多的女玩家加入的缘故吧,而这一类的竞技游戏在女玩家的口中通通称作是“杀人游戏”!
自2011年9月《英雄联盟》在中国大陆运营以来,“小学生”这个词汇开始被赋予了另一种含义。DOTA作为MOBA游戏的鼻祖,上手门槛高,操作难度大,体系复杂,在中国的主力玩家群体趋于“核心”。LOL在美术风格、游戏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更为大众化的改造,小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入进来——通过QQ这个中国最为庞大悠久的社交平台,低于12岁的孩子与成年人在同一款游戏中相遇了。
部分小学生水平低、言行幼稚,这是事实。然而水平低、爱喷人的中学乃至成年玩家恐怕数量更多,只是小学生更容易被指认,形象更清晰。在网吧或者其他地方,大量小学生玩LOL的情景会被拍下来,发到LOL的玩家社群中,经过各种嘈杂的戏谑,最终与游戏中的低水平低素质玩家牢牢挂钩。
小学生也没有话语权来进行反驳。玩家只要觉得另一个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让自己不舒服,就会指责对方为“小学生”。它成为了一个蔑称,一个骂人的词语,成为了对喷之中的武器,成为了视频集锦中的笑料。《王者荣耀》与LOL异曲同工,只是这一次被吸纳进来的是传统意义上的非游戏人口,至少是非MOBA游戏玩家。
长久以来,对于占据主流玩家群体的人而言,“女玩家”是一种关于“油腻师姐”的想象。在LOL玩家圈中,有大量段子是“我是个女玩家”或者“假装是女玩家”,由此获得队友和对手特殊照顾,这也反映了实际游戏中女玩家人数的稀少。
而当年轻女玩家大规模进入游戏后,传统的男性玩家逐渐发现,“女大学生”真的就在游戏当中——换言之,玩家们不得不开始考虑,是队伍里有个女玩家重要,还是赢一场比赛重要?玩家们考虑良久,最终还是选择了赢。但问题是,很多女大学生不执着于输赢,而更在乎“跟朋友一起玩”,于是矛盾就发生了。
相比“小学生”之于LOL不同,“女大学生”在《王者荣耀》玩家群体中的污名化程度其实并没有那么高,并且泛化和偏移程度也较低——目前尚且没有人会用“女大学生”来指责玩家,但LOL玩家会用“小学生”指责一切低水平玩家。其中最表层的因素在于,“小学生”仅仅与年龄挂钩,“女大学生”则关乎年龄、性别和学历,没有那么容易被抽象成一顶大帽子,在不少语境下,更像是一个玩笑和梗。
更深层的因素在于,《王者荣耀》吸纳了太多的非玩家群体了。除了这个传统游戏玩家之外,玩这个游戏的还有“中年人”“照看孩子的家长”等等,这些群体恐怕游戏经历更少,甚至会令轻度玩家转化而来的女大学生都感到不适。他们也尚未化为一个特别明确清晰的形象,被概括为如“女大学生”和“小学生”一般琅琅上口的词语。但他们的确存在于《王者荣耀》中,存在于玩家群体的讨论中,并且分散着聚焦在某一个特定群体身上的火力。
此外,女大学生是有能力和意愿去反驳的,在贴吧、论坛和微博,高段位的女大学生也现身说法,反对“女大学生”这一称呼的使用。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近期在DNF玩家圈中发生的“死肥宅”和“西装打团”事件,这是“主流玩家”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反对针对玩家群体的污名化。 更多资讯请关注韩服lol